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杯酒悟人生

2016-4-25 9:37:44点击:

 

研究物理学的人相信整个宇宙共享同一套运行的法则,而爱好和研究葡萄酒的人们也在“葡萄圈”里发现了指引人生的“葵花宝典”。孔子尚且不耻下问,咱们向葡萄取经,不丢脸!

  1. 葡萄香自苦寒来

作为太阳的忠实信徒,葡萄树栖息在地球上的南北纬30度至50度之间——那里阳光丰盛而不灼热,是葡萄树最理想的居所。不过,葡萄树对于阳光的需要与对温度的需要可不成正比。我们只要稍稍留意一下各个葡萄品种的产区分布,就不难发现,对于同一葡萄品种而言,气候寒冷的产区出产的葡萄酒品质往往要优于气候温热的产区。先看赤霞珠(Cabernet Sauvignon),最优质的赤霞珠葡萄酒出自相对“高冷”的法国波尔多(Bordeaux),而非温暖的澳大利亚。再观白诗南(Chenin Blanc),任凭其在南非风生水起,味觉挑剔的葡萄酒大师们却仍旧更钟爱它的老家——卢瓦尔河谷(Loire Valley)。即便是在同一产区,同一村庄,甚至是在同一座山坡上,这种由温度造成的优劣之别依然存在。坐落在同一片斜坡上的蒙哈榭园(Montrachet)与巴塔-蒙哈榭园(Batard-Montrachet)虽然仅有一条田埂之隔,但地势较高、气候较凉的蒙哈榭园与后者在名声上的差距,恐怕不止十万条田埂。

  当然,要成就一款伟大的葡萄酒,不仅要“寒”,还得“苦”。不知这世上是否还有和葡萄树一样嫌富爱贫的异类,愈是贫瘠的土壤,它的根向下扎得愈深,结出的果实风味愈浓郁,酿出的葡萄酒滋味愈丰美。从前,总是听说某某企业家或是成功人士,虽然腰缠万贯、富可敌国,但却依然保持着十分简朴的生活方式。当初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富而不骄的美德,但如今结合葡萄树的例子看来才发现,在通往卓越的道路上,吃苦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主观选择,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需要,是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来源。

  2. 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

杯酒悟人生

优质的葡萄果实来自于葡萄树的刻苦修行,靠的是千锤百炼、琢玉成器的儒家精神,但葡萄酒的酿造却反其道而行之,崇尚起顺其自然、无为而治的老庄哲学来。

  与其他热衷于提高产量的现代农副业不同,在法国乃至全世界的葡萄酒产区,酿酒师们都对低产的纯天然葡萄青眼有加,“低产”甚至成为酒庄自我标榜的一个由头。通常,低产的葡萄能够凝聚更多的糖分和风味物质,是酿造出“神之水滴”的先决条件。好的葡萄经过进一步筛选、去梗,方可进入发酵环节。这一过程如采用人工培育的酵母菌,酿酒师便可以人为地选择和控制葡萄酒的风味。但现在葡萄皮上寄生的天然酵母似乎更受到欢迎。这种发酵方式听凭自然的摆弄,结果或成或败,完全不可预见,正是这份让人百爪挠心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与惊喜。在接下来的酿造过程中,更为轻柔自然的人工压帽方式胜过了简单粗暴的机械淋皮,而最后酿成的葡萄酒常常不经下胶和过滤,直接装入瓶中,以保留葡萄酒中更多的天然风味。

  在酿酒过程中,人因为工具的进步而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,甚至有了对自然发号施令的能力,但酿酒师们却懂得退让,懂得收敛,懂得控制膨胀的自我,给大自然留一点发挥的空间。老庄中的“不为物先”大概就是如此吧。

  3. 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还是山

  参禅之初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禅有悟时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禅中彻悟,看山仍然是山,看水仍然是水——谈及参禅的境界时,禅宗七祖青原行思如是说。其实,品酒如参禅,每一滴都是不同的境界。

  初遇时,红色的酒,浑沌的香,酸中带涩的酒精味道;再相逢,色若天鹅的眼睛,香如深夜未眠的昙花,轻轻一吻,耳畔似有盈盈笑语;再一吻,仿佛脚步轻轻,行在晚秋的森林;千帆阅尽后,酒仍然是酒,我仍然是我,风云既定,水波尚清

酒标设计,酒盒包装设计,产品设计包装,食品包装设计,红酒包装礼盒,红酒皮盒,红酒皮盒设计
http://www.hongjiupacking.com